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脱硫脱硝除尘产业面对千亿元市场容量

  脱硫脱硝除尘产业面对千亿元市场容量

  近年来,曾令一些企业“头疼”的脱硫脱硝除尘工作一改初期的被动局面,呈现出主体性逐渐增强,产业加速延伸的新趋势——

  “来我们展区咨询的人,很多都是有意上脱硫脱硝除尘项目的厂家代表。”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现场,北京青山绿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张海瑞边接待咨询,边插空向记者介绍说。

  近年来,随着相关政策的支持,曾令一些企业“头疼”的脱硫脱硝除尘工作一改初期的被动局面,呈现出主体性逐渐增强,技术不断优化,产业加速延伸的新趋势。

  政策效应不断释放

  2007年颁布的《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(试行)》规定,新(扩)建燃煤机组必须按照环保规定同步建设脱硫设施,其上网电量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燃煤机组脱硫标杆上网电价。这一政策有效调动了发电企业安装脱硫设施的积极性,为脱硫产业发展营造了利好环境。“十一五”时期,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机组容量达5.78亿千瓦,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82.6%。

  2012年底,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扩大脱硝电价政策试点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》进一步规定,自2013年1月1日起,将脱硝电价试点范围由现行14个省(区、市)的部分燃煤发电机组,扩大为全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。

  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和激活效应不断释放,助推脱硫脱硝除尘产业加速发展。

  以脱硝为例。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何洪教授介绍说,“氮氧化物减排将是‘十二五’大气污染治理重中之重,预计‘十二五’火电厂脱硝市场容量达1300亿元。工业(非电力行业)炉窑和设施的氮氧化物排放与电力行业相当,其脱硝市场容量也在1000亿元以上。”

  优化技术开拓市场

  “十一五”时期,我国火电企业90%都采用石灰石—石膏脱硫工艺,脱硫技术单一化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。现在,一种更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新型脱硫方法——氨法脱硫已为我国企业所掌握。用氨吸收硫酸生产尾气中的二氧化硫,能够将回收的二氧化硫、氨全部转化为化肥,实现污染物全部资源化且不产生二次污染。

  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氨法脱硫方面技术实力雄厚。公司副总裁孙丰阁介绍说,2012年,国内氨法脱硫工程招标合同总额达到15亿元左右;近3年,氨法脱硫市场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%左右;目前,国内已有100多家企业投运或在建氨法脱硫工程;今年上半年,全国氨法脱硫工程招标合同额超过10亿元。

  “根据目前的市场趋势,氨法脱硫仍将保持20%至30%的增长速度。虽然氨法脱硫的市场份额目前尚低于石灰石—石膏法,但凭借其脱硫效率高、符合循环经济理念、运行费用低等显著优势,‘十二五’时期必然得到进一步推广,成为我国的主流脱硫工艺之一。”孙丰阁如是说。

  在脱硝方面,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何洪介绍说,选择性催化还原(SCR)技术目前是氮氧化物减排的主流技术,但电厂烟气SCR脱硝技术存在着投资大、运行成本高,难以对旧电厂进行改造等缺点,而低温SCR法可以部分克服这些难题,因此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,有望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。

  把握机遇再上新阶

 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环保行业研究员王健军表示,我国火电烟气脱硝在技术成熟度、产业化基础及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度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,包括前端低氮燃烧、后端SNCR和SCR技术在内的主流脱硝工艺已为多数企业掌握,进口依赖度较低,这对我国脱硫脱硝企业来说,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
  “我国推进脱硫脱硝主要受制于成本的影响,当政策施压限值和企业承受能力相平衡时,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落实脱硫脱硝。既要电价低又要环境好是不可能的,因此应适当放宽电价。”王健军建议。

  尽管我国袋式除尘技术和产业不断发展,但整个行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。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顾问陶晖说,“袋式除尘行业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、技术创新能力不强,市场不规范等问题,尽管已在尝试从项目投资、建设到运行维护管理的一体化环境服务模式,并取得一定成效,但困难仍不少,尚处于试点阶段。”陶晖建议,面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治理空气污染的艰巨任务,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,须以技术创新为主线、以PM2.5治理为中心,制定规划,重点攻关,实现新的飞跃。

(来源:)